开云kaiyun体育-千顷禾苗独一棵,杨瀚森采访现场被围,殳海谈成长之路
深秋的北京,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外,刚刚结束一天高强度训练的杨瀚森还没来得及擦去额角的汗水,就被数十名记者团团围住,话筒、录音笔、摄像机瞬间聚焦在这位年仅19岁的篮球新星身上,问题如连珠炮般抛出:“如何看待这次国家队首秀?”“未来的目标是什么?”“压力大吗?”……
这样的场景,对杨瀚森而言,早已不是第一次,自从他开云kaiyun体育在U19男篮世界杯上一战成名,以场均18.5分、10.8个篮板和4.5次助攻的全面数据带领中国队杀入八强,他的名字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公众视野,媒体的追逐、球迷的期待、教练的严格要求,如同千顷禾苗中独一棵被特殊关照的苗,他面对的,远比普通年轻球员更多。
“殳海老师说我是‘千顷地里的一棵苗’,我觉得这个比喻挺贴切的。”杨瀚森在接受采访时微微笑了笑,眼神中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成熟,“确实,我得到的关注多,但压力和责任也更大,你不能只享受阳光和肥料,还得扛得住风雨。”
“千顷地里的一棵苗”——这句话源自著名篮球评论员殳海在一次节目中对杨瀚森的评价,殳海说:“中国篮球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就像一片千顷禾田,大多数苗子默默生长,偶尔有一两棵长得特别高、特别壮,就会被单独‘拎’出来重点培养,杨瀚森就是这样的苗子,他得到的资源更多,但面临的审视、批评和期望也远超常人。”
这种“特殊待遇”从何而来?答案在于中国篮球对新一代内线领袖的迫切渴望,自姚明、易建联时代逐渐落幕,中国男篮在内线位置上始终未能找到真正的接班人,周琦、王哲林等球员虽有一定实力,但距离世界顶级水平仍有差距,杨瀚森的出现,仿佛让所有人看到了一线曙光。
他身高2米16,臂展2米24,不仅拥有传统中锋的篮下技术和护框能力,还具备现代内线罕见的策应能力和中远投手感,更难得的是,他的篮球智商和比赛阅读能力远超同龄人,U19世界杯上,他多次在关键时刻送出妙传,甚至有过单场5次助攻的表现,让人依稀看到约基奇的影子。
“但这样的比较其实是一种负担。”殳海在另一次访谈中坦言,“中国球迷太渴望下一个姚明了,以至于任何一个有点天赋的年轻中锋都会被拿来和传奇对比,这对杨瀚森不公平,他需要的是成长空间,而不是过早的神化。”
成长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,尽管在青年级别比赛中大放异彩,但进入成年队后,杨瀚森面临的挑战才真正开始,CBA新赛季首秀,他对阵四川队砍下21分12篮板,但随后面对广东、辽宁等强队时,表现出现明显波动,甚至有过单场仅得8分、失误5次的尴尬数据。
“年轻球员的成长一定是波浪式的,有高峰就有低谷。”国家队主教练乔尔杰维奇这样评价,“杨瀚森的天赋毋庸置疑,但他需要学会如何应对高水平比赛的强度和复杂性,这需要时间,也需要耐心。”
耐心,恰恰是外界最缺乏的东西,一场比赛打得好,社交媒体上满是“中国男篮未来十年核心”;一场比赛发挥失常,批评之声便接踵而至:“软蛋”“不堪大用”“被高估”……这种极端化的舆论环境,正是“千顷地里一棵苗”必须面对的独特挑战。
“我尽量不去看社交媒体上的评论。”杨瀚森说,“教练告诉我,职业球员应该专注于比赛本身,而不是外界的声音,但说实话,完全忽略很难,尤其是当你看到那些刺眼的批评时。”
这种压力不仅来自舆论,更来自整个中国篮球的期望,2023年男篮世界杯和杭州亚运会的失利,让中国篮球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,国际篮联排名下滑至历史最低点,甚至失去了直接晋级巴黎奥运会的资格,在这样的背景下,杨瀚森等年轻球员被寄予了“拯救中国篮球”的厚望。
“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篮球的未来压在一个19岁孩子的肩上。”殳海警告道,“这既不现实,也不公平,杨瀚森需要成长,中国篮球更需要系统性变革,一棵苗长得再高,也成不了森林。”
系统性变革正是中国篮球目前最需要的,与欧美篮球强国相比,中国的青少年培养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: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、比赛数量和质量不足、球员技术基本功不扎实……这些都是制约年轻球员发展的深层因素。
“杨瀚森是幸运的,他遇到了好的启蒙教练,进入了优秀的青训体系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青训教练表示,“但中国还有成千上万有天赋的孩子,因为缺乏科学训练和比赛机会而被埋没,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棵参天大树,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。”
对此,杨瀚森本人有清醒的认识:“中国篮球的未来不是靠某一个人,而是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,我只是其中之一,可能被更多人看到了,但我的队友们同样优秀,他们值得同样的关注。”
为了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,杨瀚森有着严格的自我管理计划,每天除了球队训练外,他还会加练500次中距离跳投和200次三分球;每晚观看比赛录像,研究对手的特点和自己的不足;甚至聘请了私人营养师和体能师,确保身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。
“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,比如防守时的位置感、进攻时的选择等等。”杨瀚森说,“这些都需要通过比赛和经验来积累,我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,能够真正在国家队站稳脚跟,帮助球队重返奥运会。”
他的目标不止于此,当被问及长远规划时,这位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站上NBA的赛场,我知道这很难,但我会为之全力以赴。”
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,从姚明到易建联,从周琦到王哲林,中国内线球员的NBA之路充满坎坷,文化差异、语言障碍、比赛风格的适应……这些都是横亘在杨瀚森面前的挑战。
“但他有一样东西很特别——对篮球纯粹的热爱。”殳海评价道,“我采访过很多年轻球员,有些人打球是为了名利,但杨瀚森是真的热爱这项运动,这种初心,或许能帮助他走得更远。”
千顷地里的一棵苗,既要享受额外的阳光雨露,也要承受独自面对风雨的孤独,杨瀚森的成长故事,不仅是一个篮球天才的崛起历程,更折射出中国篮球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希望。
当采访结束,记者们逐渐散去,杨瀚森独自走向训练馆的更衣室,灯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,仿佛在预示着他未来漫长的篮球道路,更衣室门口,乔尔杰维奇教练拍了拍他的肩膀,两人低声交流着什么。
或许,这就是中国篮球最需要的画面:一棵正在成长的苗,一位耐心栽培的园丁,以及一个允许幼苗按照自身规律成长的环境,千顷地里的一棵苗固然显眼,但只有当整片田地都肥沃时,森林才会真正出现。
明天,杨瀚森又将迎来新的训练和比赛,他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